
伊朗開始大面積的清理色列間諜,這些間諜或竊取機密情報,或為軍事打擊提供精準目標信息。而在中國,境外間諜雖未形成像伊朗那樣的強大破壞力量,但他們同樣無孔不入。通過滲透媒體、社交平臺等渠道,炮制不實信息、煽動對立情緒,企圖擾亂社會輿論;借助 NGO 組織,以 “公益”“文化交流” 等名義為掩護,試圖制造社會混亂;潛入各類相關組織,收集政治、經濟、軍事等方面情報,為境外勢力提供決策依據(jù)。
面對嚴峻的間諜威脅,中國采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。剛剛國安部披露:境外間諜情報機關收購二手打印機提取涉密文件。
對此,中國在涉密文件管理上,從制作場所、設備、人員到流程,都建立起了一套嚴密的防護體系。在制作場所方面,要求盡量在單位內部具備安全保密措施的環(huán)境內開展,若需外送,必須選擇有國家秘密載體印制資質的單位,并簽訂保密協(xié)議全程監(jiān)督;制作設備在投入使用前,進行嚴格的保密技術檢測,從源頭上杜絕設備被植入竊密程序的風險;制作人員嚴格篩選,必須為符合條件的涉密人員,經過保密檢查、簽訂承諾書,明確責任并接受監(jiān)督;制作流程上,嚴格規(guī)定使用相應密級的涉密計算機和設備,禁止跨密級操作,確保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符合保密要求 。
反間諜工作,關乎國家主權、安全和發(fā)展利益,是一場沒有硝煙卻至關重要的戰(zhàn)爭。中國在加強自身反間諜能力建設的同時,也應不斷提升全民的反間諜意識,讓每一位公民都成為國家安全的守護者。只有全社會形成合力,才能構筑起堅不可摧的國家安全防線,讓境外間諜無處遁形,守護好國家的長治久安。